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Google 10的100次方計畫 - 我是誰(Who am I)

作者 igoo

類別
社群團體

一個句子
    世界之大卻找不到自己的歸屬感嗎? 此時此刻同樣面對著螢幕而連接到同一張大網上的使用者何止億萬族群,其中沒有跟我ㄧ樣想法的人?別再一個人寂寞了,我們可藉由你過往的搜尋經驗,來協助你定位自己與定位你的朋友身在何處。

深入描述    
    經常上網的族群,每天至少都會在瀏覽器上搜尋一些疑問。這些疑問可以是很瑣碎,例如搜尋哪裡有美食;也可以是很哲學,例如這世界有沒有神。這些搜尋的關鍵字可以代表一個人他目前的疑問、所關心的議題,甚至是困難。若瀏覽器可以將這些個人所搜尋的關鍵字做個分類及記錄,並根據分類的結果自動產生群組,搜尋類似關鍵字的人會被詢問是否要加入這個群組。這個群組的成員都是按照瀏覽器的關鍵字分類機制而被歸類成同一群組,群組中的人可能是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
    這樣個概念有幾個好處: 
    1.群組的幫助:該群組的特色為都對該關鍵字或主題有興趣,因此該群組的成員可藉由討論來解決共同的疑問。也可以說是自動的把搜尋相關資訊的使用者集合成一論壇。(把瀏覽器延伸到論壇)
    2.認識自己:個人可以藉由自己過去所搜尋過的關鍵字,來了解自己在各個時期所關心的事情是什麼。做為一個個人歷史的回顧。
    以關鍵字做分類和記錄來產生群族的方式,一個人可能會同時屬於數十個群組。我們希望可以很方便的建立群組,並以群組的方式,加深網路使用者在網路世界中的認同感、歸屬感。此外,若是能解決語言不同的問題,則這樣的群組可以擴增到全世界。

解決問題
1. 讓網路的使用者能夠即時找到自己有興趣搜尋主題的群組,並在群組中得到認同,得到社交上的滿足
2.團結力量大,當你有了自己的社群網路,關心的問題或許很快就能利用群體的智慧解決掉。

受惠者與原因
    受惠者:網路使用者、尋求同好的個體。
    原因:原本網路有個讓人詬病的缺點,就是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現在藉由一個自動分類產生的群組,可以讓網路的使用者找到和自己有相同疑問的人,可以在線上討論、解決問題,增加找到彼此的機會。

採取步驟
1.建立(匿名)自動社群會員登入制度,並允許讓瀏覽器追蹤其搜尋與關鍵字使用習慣,以提高社群成員組隊的準確率。
2.建立社群推薦機制與搜尋平台,快速的找到自己的分類社群,以及得知相關活動。
3.建立溝通平台(論壇),讓參與的會員有快速便捷又安全的交流環境
4.承諾保障使用者的隱私權利

理想成果與如何衡量
    理想成果:有可能之後每個人都屬於好幾個群組中,人們可以在這些群組中很方便且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同好,能夠在網路世界一起解決問題,讓網路世界的疏離感消失。
    衡量方式:依使用者人數多寡、社群分類完整度、成員連繫頻率這三個指標來衡量使用情況

沒有留言: